设计情境要恰如其分,选准时机,助推学生质疑发问产生有效的心智反应。孔子说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”…。他大力侣导教育学生时要启发其多向思维.引导其多方质疑。设计问题情境必然要察言观色,在学生最需要时把连续的情境呈现出来。问题的设定教师心中要有梯度分类施策,这样才能保证情境对学习课文的连锁反应,在问题情景运用自如的课堂中,学生的分析能力、信息处理能力、知识迁移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。这种教学情境,以“问题”为中心,学生为中心,达成了“教学相长”的课堂效果。

二、创设音乐情境,调动学生心灵与情感交汇。

语文是一门以学习语言为主的基础课程,掌握语言不仅要靠视觉器官还要发挥听觉器官的作用。在教学中,适时适度穿插声乐片断,学生“五官并用”,使身心和文学作品发生情感撞击。教学中,音乐最能触动中小学生的神经和心灵;语文教学讲求艺术性和情感性,语文是有声语言和无声思想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,音乐则是有声语言和情感相遇产生的美好想象。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的元素,对学生解读课文内容、体会诗文主题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。比如在朗读课文时配上音乐,可以使语文课呈现出诗情两意、妙不可言的情致和韵味。古诗教学中最适宜应用听觉性教学情境,如果教学时播放和诗文对应的歌曲或乐曲,通过优美面悦耳的音乐旋律,使学生想象力跳动起来,那么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就有了情感寄托。配乐朗读和教师不同语气、不同情感的语言讲解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必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。用声音吸引学生注意,激发其学习兴趣,使学生的听觉最大限度地参与感知活动,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穿插歌曲或者乐曲,对激活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和心理感受具有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。在课堂教学间隙或穿插歌曲,或选配乐曲,或学生配乐感情朗诵,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,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。把音乐恰如其分地融人在课常教学中,课堂中所有语言就会通过音乐媒体的引导,变得更加鲜活而有哲理。音乐情感的渲染和激发,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,令人振奋、让人陶醉。语文是语言学科,需要口耳相传、心脑相通,灵活掌握才能转化为一技之长。音乐是听觉艺术,同样要口唱耳听、有机结合,运用乐曲、歌曲渲染情境,能有的放矢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语文意境之中,与作者同欢乐、同悲泣,师生在听与思,听与说的互动过程中,能充分理解和挖掘诗文的意境和主题,对培养学生审美与探究能力、促进学生创新而有个性地发展、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”都有独特的作用。为此,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和主题播放不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,达成教师、学生、美文、作者四方的共鸣。听赏乐曲优美而动听的旋律,可以增强学生理解课文的主动性,打开学生的"心门”,让课堂变成声情并茂的学堂。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