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好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的, 一直是一个被人们探讨的话题。笔者认为,好语文课应该是具有唤醒功能的课堂,同时,还是从认知走向审美的课堂。语文教学中跟学生一起探讨作品中作者的思想认知、情感态度、艺术表达、人生追求,一起从语言、形象、主题等分析、梳理、总结拓展,比较时代、制度、文化等个人与社会、与国家、与自然的联系,其中之趣理,可谓美在境中,当深情审之。文学源于生活,从发现美到认知美需要生活阅历,则更要文学素养,审美境界。教学方式、教学风格的差异化呈现或许会为我们打开课堂教学的审美之门。

开展教学公开课、示范课等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校多年来坚持教学公开的优良传统,为切实提高各学科教师专业水平,各年级每学期都定期安排组织,课堂形式有“微课探究”、“同课异构”、“优质示范”等多种形式。

根据年级学科组安排,语文学科“同课异构”教研活动于1025日下午开展,刘新宇、张建华、杜秀云、陈蕾四位语文教师参加了这次讲课。讲课中,各位老师各展身手,各亮风采。同一节课,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,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不同优势,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。同一节课展现出了异彩纷呈的授课形式,造就了“百花齐放”的课堂,也给语文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讨平台。

刘新宇老师通过“声声慢”的悲情主题让学生体悟个人生命在愁苦环境中的表现和张力,他引入叔本华对悲剧生命的三种解读,即人与自然的冲突,与社会的冲突和与自身的冲突。力求让学生理解抒情主人公“凄凄惨惨”的遭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而且具有“不可逆、不可改、不可消”的特点。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女词人李清照的精神世界,理解作者,理解文本。很好地帮助学生完善了人生观的建设。

[1] [2]  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