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东平,晋之石楼人氏,年逾半百,神情矍铄,众以为风骨卓然。其六岁受教于学,学之句读,知之章节。老三篇日诵千遍,红宝书日日不离,及至高小年华,已能挥毫泼墨,刷各种批判文章,且随意淋漓。及至初中,更是孔孟之道,贯于文笔之端,评判古今,雏气铿锵。四害作罢,恢复高考。经师长教诲,凛然醒悟,得以考中师范,从此安分守己,研读春风之道。虽无仲尼墨翟之贤,却也能激扬文字,看清历史方向。已然怀有青年之心,青云之志,醇厚之情。出其力,献其才。三十五个春秋立于讲台传受诸子百家,解析革命历史,点点滴滴关乎人生百态。现而今,许老师尝要学习仰望古代圣贤之才,眼见四面八方之学子,奋斗于章华仓颉之途。

许老师向来以为,贺中乃修身立命之处,登堂入宝之地。唐槐宋柏能更换阴阳分晓,元砖明瓦可堆砌历史厚重。每位学子站在文庙之侧,都能感受风云流动,沧海一粟,草介微澜。许老师曾言:文庙的屹立,让人学到了顶天立地;文庙的持久,让人学到了坚韧不拔;文庙的历史,让人学到了放眼未来。从这里可以走出,一个个关心民生,胸怀大志之人。厚重的碑文,浸古的文字,无不昭示着古圣今贤的骄人业绩。得了点化,得了灵气,许老师从未偷懒,从未清闲,勤奋成了他的生话方式,感悟成了他的精神寄托。

从风华正荗到知天懂命,班主任的头衔他年年稳戴。每每自嘲:本来无能投笔,却来指挥一伙猢狲。你瞧他,每天手拿戒尺,端坐讲读,不怕风吹雨打,不怕冷嘲热风。教其子弟,不辞辛劳。从接班第一天起,犹如打战一般,选干部,建组织,立规矩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教会班干部如何管理班集体,努力让自我管理的观念深入学子心头,让自我约束的能力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动作。其后是培养学习的自觉性,让获得高分成为学生追求优秀的第一选项。(许老师每言,农民的第一追求,一定是多打粮食。)中华文化五千年,传承发展需要代代人。师长辈传扬须呕心沥血,学子辈吸收须废寝忘食。

许老师一贯秉承渊明之道,“待饭未来未还读书”。广涉诸子百家,深研现代教参。会通各色文案,兼顾影视动画。与众不同处是:教书万千之余,深感字典词典才是最好的书籍。故书案上工具书成了他永久的读物,为大家所肯定。教学当中他鼓励学生多写下水作文,并打印成文各处推广,甚得学生之心。而他也自得其乐,乐此不疲。努力做到读好一本书、写好一笔字、说好一口话不仅提高了自己,而且提高了学生。